中国历史的大概(4)

回到正题,南路代表东夷集团此时对环境的变化逐步实施了他们的应对策略,在技术水平上,制陶水平和形制有了不同,原来平底的陶罐增加了足,比如三足罐,这可能是为了方便加热,这种形制后来延承到青铜器上,体现了文化、器用和审美上的传承。

同时一些大型的建筑,包括住宅,以及阻挡水流和泥石流的堤坝等,出现越来越厚的夯土,住宅也不是简单的挖个坑,四面透风地架些树枝,堆些茅草,而是有固定的柱子,柱梁结构的雏形已经出现。

谷物的栽培也取得很大的进展,长江流域的稻,北方的麦、黍、粟都获得广泛种植,麻也有规模化的种植,甚至养蚕取丝也已经实现,只是还属于高科技产品,可能主要用于一些特定人群、场合,尚未在民间推广,驯化的动物包括狗、猪、牛、羊等,人们正逐步从受制于环境变化的采集狩猎这种生产方式转变为农耕畜牧的生产方式。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我们的两路祖先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农业巨人,他们几乎把此后中国数千年农耕社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作物和牲畜都定向了,而且许多技术即使不是他们首创,那也是革命性地发展或重现了其他地区的技术,简直牛的一比吊草,相较而言东夷集团在栽培作物、制作器皿上更突出一些,北路代表炎黄集团在驯化牲畜上更牛一些。

上面提到的谷物中,黍、粟、菽等基本可以认定是我们的祖先首先栽培,麦的引种可能是炎黄集团带进中国的。对于五谷中最重要的稻却一直受到他人的觊觎,以前西方学者认为最早栽培稻的地区在印度,后来泰国掺和进来,小日本也来抢,再后来韩国也来宣称世界是属于我大韩民国的,总之没中国什么事。中国的稻是从印度或泰国引入的,逻辑上似乎也说的通,毕竟南路英雄们曾穿过北印度,在中南半岛停留过,但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有力的扇了上面各位抢功劳的脸,中国应该是是稻的第一发源地,然后再返哺到泰国印度,所以只有以干货扇脸才扇的痛快响亮。

狗是中国人首先驯化的,早期可能兼用于捕猎、提供肉食、甚至保洁。猪的驯化技术可能是由南路英雄带进中国的,也不排除是由北路代表带入的,猪的驯化起源于中东,但最成功的饲养、培育、处理却是我们的祖先(穆斯林后来不吃猪肉的源头其实就是中东的先民一直没有找到正确饲养处理猪的方法)。羊和牛应该是由炎黄集团由北路引入中国,后来由西向东推广开来,尤其是牛,成为农耕社会的重要辅助生产工具,当时甚至已经向北蔓延到东北,向南至长江流域。

更厉害的青铜冶炼技术也适时出现了,巧妙的是中国的浅层青铜矿基本和南路代表们生活迁徙扩散路线一致,用巧妙而不是巧合来描述,是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南路英雄们正是追寻着这些青铜矿而拓展他们的种族和文明的。青铜矿往往有伴生的植物,可以通过这些植物来确定矿的位置,南路代表们可能在选择可栽培作物的过程中对这些植物有了识别,在制造陶器的过程中认识到青铜的存在,从而开发出这项技术,制作更坚固、锋利,更便于制作的工具,以及导热性能更好,加热更快速器皿。

关于中国青铜冶炼技术的起源目前还有较大的争议,西方秉承其一贯的尿性,认为是由西亚传入中国,而中国的学者认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