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通过人类基因的回溯,建立了比较可信的人类遗传迁徙融合替代的线索图谱,虽然和我们一贯的人类发展多样化本地化认知,以及族群形成的时间空间等的概念显得有些不相容,不过通过和以往的语言比较学,气候学,地理学上的结论,还有考古发现的相互印证,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这种新的走出非洲的学说。
我们就在现有的一些结果,来联想一下中华民族的起源,大约6万年前我们最早的一批祖先来到了东亚,他们仍处在狩猎采集的阶段,只有一些简单的石器和木棍,无法深入丛山峻岭的内陆,只好沿着海岸线前进,当时还处在上一个冰期,海平线较低, 印尼群岛,日本,和东亚大陆相连,甚至澳大利亚有一段时间也可以走过去,这批旧石器时代的祖先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包括部分今天被海水淹没的大陆架地区)生活,他们的基因今天分布在蒙古,日本,印尼土著,朝鲜,藏,彝,瑶等民族身上,也在汉族身上留下了小部分的印迹。当然几万年的时间里也不是只有一批人在那里闲逛,这里面也发生着融合替代,最早一批其实应该是单倍群C的族群,紧接着单倍群D的族群跟在后面踢他们的屁股,C被赶到了荒凉的澳洲,和东北亚寒冷地区,甚至部分越过当时还连着的白令海峡到达北美。
大约4万年前在今天的中亚高原,出现了一个牛逼的男人,他的后代不仅是炎黄祖先,也是夷越苗的祖先,也是欧洲白人的祖先,不仅是新石器时代执牛耳者的祖先,而且是世界八成开创高度文明的民族的祖先。我们想象一下他稀疏的胡须,忧郁的眼神,黝黑的皮肤,像这样拉轰的男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那样的出众。
大约1万年前,冰期结束,温度和海平面都在上升,这时两支那位拉轰男人的后代开始尝试进入今天中国的版图。这群新石器时代的三个代表由南北两路进入中国,一路(南)仍然沿海岸线追着D的屁股,将D驱逐到东亚的岛屿上和东北亚的寒冷地带。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将曾经强势的D赶到了东南亚的群岛之上,就像D曾经对C所做的一样。
沿着这一路(南)有两支人马,较早的一支沿着海岸从东南亚延伸至今天浙江形成了日后的百越,而其后有一批人杀的兴起,继续北上至江苏山东一直到东北朝鲜,成为日后和炎黄集团正面碰撞的东夷蚩尤集团。
稍晚的一支凭借先进的工具以及气温的升高深入内陆,从今天的缅甸通过云南进入中国,进入中南半岛和留在云南的成为傣泰,深入贵州湖南江西的成为苗瑶。
另一路(北)和苗瑶傣泰之前在中亚,可能是今天的阿富汗某处分离,沿着天山北麓进入中国,这一路代表就是我们的华夏祖龙,炎黄集团。